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基金会秘书长?
来源: | 作者:汉正家族办公室 | 发布时间: 2022-08-16 | 31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首先,我们明确一下秘书长在基金会中的定位。根据《基金会章程示范文本》规定,基金会负责人是指理事长、副理事长、秘书长。

根据《基金会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基金会秘书长从理事长选举产生,并且规定,基金会秘书长必须专职。

在理事会的治理结构中,有两个角色非常重要,一个是理事长,一个是秘书长。这两个人的公益价值观念、组织使命感和协作精神,决定着理事会会议的准备质量,从而直接影响着理事会的决事水平和决策质量,不可不深察。

选秘书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事长的公益价值理念和实战管理经验,一般秘书长需具备以下几种素养:

第一条:秘书长应该具备对公益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,这是第一位重要的;

第二条:秘书长一定要有很强的执行力;

第三条:秘书长要有用流程管理来规范团队行为并推动团队绩效成长的能力,简称流程化能力;

第四条:秘书长要有听取不同意见的基本心胸,并有广开言路寻求与高手过招的意识;

第五条:秘书长要有拥抱新技术、新思维的观念;

那么在基金会实际治理中,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基金会的秘书长呢?所谓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优秀的秘书长是怎么回答的吧:

卢迈(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)

秘书长是很辛苦的事儿,因为要管很多具体的事,内部和外部的,都要统筹起来。

一个合格的基金会秘书长,首先要有热情,没有激情做不了公益。第二,要有创新意识,还要多学习第三,就是要有奉献精神。要带头把工作搞好,早来晚走,大家才会跟着你走。集体行动的前提就是有人愿意付出,组织才有凝聚力。如果为了名利,为了得到什么好处,这个岗位是做不了的,也长久不了。


缪力(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)

站位要高,要有眼界,要研究世界上的公益创新模式,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秘书长。我这些年没有落伍,关键就在于学习,福基会的“联合劝募中心”就是从美国学来的舶来品。

而且,秘书长还应该是个“杂家”,因为基金会的业务领域非常广,都需要涉猎,说不定哪方面的信息就会触动你的创新思维。比如说福基会的“授渔计划”项目的设立,就是我受当年李克强总理的“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”这句话的启发。所以,秘书长也要有对政策的敏感度。

另外,秘书长还必须要重视第三方的专业评估,它能让你保持头脑清醒,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,不足在哪里。


秦国英(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、原秘书长)

秘书长相当于企业的首席执行官,在机构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。

一个合格的秘书长首先要热爱公益,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,并且要有企业家精神;其次,有较强的综合能力、成长力和领导力,包括对政策法规的敏锐力,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,对机构发展方向的判断力,以及与时俱进的学习力,创新精神和变革能力,对人才的鉴别力,真诚平等的沟通力,人格示范力即非权力影响力等等。

只有这样,机构才会形成向心力与发展合力,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。


房涛(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)

一个合格的秘书长最好是有理解政府的视角和能力、有企业家创业精神、有对话商业的敏锐、有社会组织的使命感和有效组织行动力。

彭翔(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)

保持广泛的兴趣。基金会秘书长应该是个“杂家”,要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,也要洞悉人性善恶,还要了解最新的科技手段,等等。既需要有专业的真才实学,也要有较为渊博的学识。只有足够多的认知才有可能推动一个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诞生。

新生代的基金会秘书长要感性和理性兼备,公益事业起于感性,成于理性。除了要保有一腔热情外,更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,保持一颗好奇心,做一个“学习型秘书长”。

彭艳妮(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)

基金会对秘书长的要求挺高的,尤其是要具备综合素质。这也是公益这个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,业务范围往往涉及社会各领域,这需要秘书长对每个领域的社会问题要有自己的认知。

二是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。基金会的利益相关方很多,接触面很广,需要能跟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,进而达成合作,既是活动家,也是谈判专家。

第三,就是要会带团队。如果这个头不懂怎么带领团队,那么团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。秘书长还要掌握一些财务知识。比如,大的基金会的本金多,需要做保值增值,如果不懂的话,很难跟专业的人士对话。

除了上面这些,秘书长还需要有很强的学习力。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超乎想象,而且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,若想走得久远跟上节奏,必须不断学习。

王平(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长)

秘书长既不能只有一腔热血,也不能只有工具理性,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和方向感。要知道自己是谁、为什么要做、以及怎样做才不会背离自己的初心?

公益永远都是一个事业和一种价值选择,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业,秘书长不要有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设定。

(秘书长)学习是没错的。但如果以为读了秘书长培训班,去国外考察几次,熟悉一些西方的公益理念、概念和词汇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流程和法规,就是合格的秘书长了。这是远远不够的。

一个合格的基金会管理者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国情,向社会学习,向许许多多活跃在一线的社会创业家学习,做一个“社会创变者”。


王林(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)

我一直用四个字对自己加以约束。

一是坚持,那句话说得好,如果在一个行业始终坚持干一件对的事,不成功都难。公益行业也是如此,在机构发展过程中,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,但一定要坚持。

二是行动。这个行业不需要“嘴把式”,是要“真把式”,认准的目标就要行动,不能光说不练。

有坚持,有行动,这是一个有执行力的秘书长必须要做到的。我总是告诫年轻人,没有随随便便成功,儿慈会这几年发展很快,但受的苦、走过的路只有我们自己清楚,任何的语言表达都可能是苍白无力的。未来也是,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我们一定会坚持做下去。

刘洲鸿(福建林文镜基金会秘书长)

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基金会的使命和愿景,当然前提是要清楚出资人的诉求,并达成共识。否则,做的效果再好,出资人不认同,也难以为继。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。当然,秘书长也要有底线,不能沦为出资人的工具,进行钱权交易或以权谋私。

比如说,林文镜基金会是林先生后人创立的,他们一是想传承林文镜先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思想和精神。二是认为通过基金会可以把钱花得更有价值,同时对企业的品牌提升也有帮助。在明白了这种诉求之后,我就知道怎么做了,包括制定使命愿景、组建团队和开展什么项目等,都要围绕着这来做。

基金会秘书长是第一责任人,既要对理事会负责,同时也要组织推进基金会的日常工作,对基金会的发展有着非常直观重要的作用。人生何处不修行,前路其漫漫兮积跬步以致千里。